概要:以沈阳建筑大学为实例,讲解了绿色学校概念,阐释了从景观生态学和历史承传两个方面抵达打造出具备浓烈学府氛围和人文环境的绿色学校,明确提出了校园规划构想。 关键词:绿色学校景观生态历史承传校园规划 绿色学校这个概念是在1996年的《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中首次明确提出的。绿色学校是指学校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导向,在全面的日常工作中将可持续发展思想划入管理中,创设环境保护的氛围,以此全面提高师生的环境素养。此次沈阳建筑大学校园改建规划设计目的打造出绿色学校的环境氛围,并渗透到学校的教育理念,同时塑造成具备浓烈人文特色的大学校园也是此次设计的重点。
现状概况 沈阳建筑大学浑南校区的建设基地是一块东西长为1000m,南北宽660m的矩形用地。地势平缓。基地南相接沈抚铁路;北临浑南大道,在该方向设置了新校区的主入口。学校占地面积大约6.6万m2,总建筑面积30万m2。
校区主要由生活区、体育运动区、教学区三部分构成。建筑文库wk.yl1001.com/jz/三区块中,教学区包含了整组新校区建筑的主体。这是由行政楼、长廊和教学楼及涉及附属设施构成的一组建筑群。
以长廊居多线,南侧是九宫格状的教学楼群,与长廊夹杂转乘。长廊北侧是行政楼、放射状的商业区以及部分服务设施,在或许上与可观的教学楼达成协议了体量均衡。
生活区在教学期的东侧。体育活动区布置在南面的铁路线旁,主要是为了防止铁路对教学和生活的噪声阻碍,它与教学区、生活区之间又分别隔着一片稻田景观和中央水域,这样也防止了运动场上的噪音对教学和生活带给的阻碍。 规划人品 现阶段渐渐倡导将大学校园作为城市来建设,以此造就所在区域的发展。校园往往散播在城市或市郊,较好的绿化环境沦为城市的绿肺,起着调节城市空气质量、为周围市民获取休闲娱乐场所的功能。
据现状调查找到,沈阳建筑大学附近完全没公园,最近的公园也就是五里河公园与学校的距离也多达它的服务半径,因此,笔者目的将沈阳建筑大学打导致一个公园式的绿色学校,划入到城市绿地系统的一部分。大学校园是集各种文化的大熔炉,要在其中构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并沿袭校园历史文脉是一项艰难的任务。学校作为校园文脉承传的载体,弘扬校园文化、提高学校形象是适当的。因此,营造一个具备独有魅力的校园氛围是这次设计的另一项重点。
因此,绿色与文化是本次设计的主旨。 设计设想 绿色学校特别强调校园的的营造,人文关怀的反映,绿色空间的渗入以及资源的分享。因此,在校园规划的过程中,营造生态化的绿色空间和充满著学府意境、氛围和人文关怀的校园环境是设计之轻。
3.1对学校的可行性了解 首先对校园环境加以阐释。沈阳建筑大学在校园的东南角保有了一块贵重的原生态稻田区,在这里建筑与生态、城市与村庄、繁盛与宁静极致融合,这块稻田表达了建筑大学认同大自然的设计理念。校园一侧创建了一个微型自然保护区,是校区动工前的现实土地。在一些细节的处置上,也反映了对大自然和生态的注目。
中央水系两旁的芦苇也是生态的一种反映。这些都反映沈阳建筑大学在环境设计中流经了生态的设计思想,同时这些作为绿色腾出用地,也为将来的学校发展获取了空间,反映了可持续发展理念。 其次,笔者对校园历史文脉的承传展开思维。
在新校园的规划建设中,设计者独具匠心地在校园的很多角落都留给了历史文脉的影子。例如杨家校门的迁往,这个刻有了历史印记、汇聚人们历史情怀的老校门被移到新校区的主入口广场上,并沦为新校区十分具备纪念意义的标志物。这些都是设计者通过历史元素的重制和切换来超过承传历史文脉的思想。
再度,对新校区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展开探究。建筑文库wk.yl1001.com/jz/一是具备便利的路网体系,通过直线道路来相连教室、食堂、宿舍和实验室,构成穿过稻田和绿地及庭院的便利的路网;二是构成严苛的功能分区,将学校分成教学区、生活区和活动区;三是网格状的形态,无论是建筑群体设计还是稻田景观设计都遵循这一点;四是大体量的建筑集群,以通过长廊联系大体量、集约化的巨构建筑集群来符合气候、联系、恋情的多重必须,组团式的两幢L型宿舍楼人组,增进学生之间的恋情。 3.2校园建设的问题与严重不足 3.2.1景观设计方面 设计者虽力求反映生态的规划思想,但是对景观细部的考虑到严重不足,造成学校虽有大片的开敞空间,却没构成校园景观体系。
如学校的中央水系的设计,它虽然有大片的人工水面,但是人气挤满度却不低,只有在冬天可可供学生溜冰娱乐,而在其他时节却没充分发挥出有它理应的人气挤满功能。笔者指出主要原因在于其亲水空间设计的严重不足,只零星地设置了一些亲水平台,沿岸另设一些游憩座椅,设计坚硬无力,无法产生充足的吸引力。 3.2.2历史承传的理解艰难 学校对于历史文化的承传有很了解的研究与运用,并被外界所广为流传。
然而,调查找到,很多本校生对学校的历史承传并不理解,这主要是因为学校对于历史承传的手法过分单一,主要使用的是萃取历史文化元素的手法,这使得历史承传理解减少可玩性。校园从老校区萃取历史文化元素的那一份历史情怀和文化内涵产生了缺陷。
3.3设计构想 通过对学校的可行性了解,还有后来对其景观设计、历史文脉的研究分析,笔者有了更进一步的构想和点子。 3.3.1生态化的沿袭 沈阳建筑大学保有原生态稻田、微型自然保护区等手法,既超过了环境保护的目的,也构建了可持续发展。
可以糅合此种设计手法,利用学校并未研发的空间,如校园入口处的绿化用地、西门的灰空间等。一方面,此次规划须要符合2030年的学校招收规模的市场需求,因此空间的研发也合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另一方面,部分空间可以作为绿化腾出地,可可供将来更进一步研发,力求用地的可持续发展。 3.3.2景观的连续性 校园公共恋情空间是现代化培育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市场需求,是反映环境育人的物质基础。
这与本校办学宗旨吻合。校园景观设计就是轻在营造恋情场所并特别强调其可参与性,为增进校园内的恋情活动建构良好条件。所以,展开校园景观设计时,不只是设计几处零散的恋情空间,而是要做景观的连续性,构成一条校园景观轴,挤满更好的人气。 3.3.3历史序列 为构建历史文脉的承传,除了萃取历史元素,还可以融合景观打造出历史序列,构成一道历史文化轴线。
利用沈阳建筑大学的历史来打造出这条轴线,使人们在通过这条轴线时能充份感觉校园的历史卷轴。 3.3.4校园人文环境的营造 要塑造成文化或人文环境,营造有助学生较好的自学、思维和研讨氛围的学府环境,通过研究多个大学校园规划的案例,了解到校园环境设计不应力求将美化、节水、修剪和对人的关怀融合一起,使校园恣意反映出有一草一木参予教育的人文理念。
传达手法 4.1景观设计 4.1.1景观结构分析 校园景观主轴沿袭了沈阳建筑大学原先的轴线,从正对大门的广场抵达,通过长廊经过中央水系,中止于南面的体育中心前的广场。规划重点打造出一条景观次轴,从铁石广场伸延至八王寺。与景观主轴在空间上构成+字型。
为确保景观的延续性,在中央水系与稻田景观之间打造出一个带上状广场,构成铁石广场、中央水系、带上状广场、稻田景观以及八王寺这几个景观功能与内涵各不相同的景观节点,这条景观轴线将不会沦为校园内另一条美丽的风景线。 4.1.2景观节点 景观节点在空间和功能上主要分成两个层次:一是以中央水系为核心的组织的两条景观轴线上途径和功能各不相同的景观节点;二是以教学楼围合庭院为中心的组织,各个庭院按照其特性规划有所不同的景观,使其具备更加强劲的可识别性、景观性与功能性。
中央水系两岸要打造出极具吸引力的亲水空间。建筑文库wk.yl1001.com/jz/使用局部修筑更为宽阔的亲水平台,或融合滨水小广场,或沿岸设置廊架,或布置些许精心设计的景观小品、可供人游憩的凳椅等手法,打造出精美的校园滨水空间,更有更好的学生观赏。从滨水空间的公共开放性来说,不应将中央水系引进其他的景观游园,扩展开敞空间,这样能强化观赏逗留性和公共临街性。
因此,在打造出中央水系和稻田景观之间的带形广场时,考虑到将中央水系的水部分引进,修筑一处集供人休闲、观看、人流集散地等功能于一身的开敞空间,如图3右图。 庭院景观的设计自由选择了产业区里的一个60米*60米的空间,主要功能是可供产业园区的师生游憩娱乐和观看。在庭院中心布置几个木凳围合着一颗大树,师生们可以在此挤满聊天,营造富裕生气的学府风气。
在庭院的东北角改置些石桌石凳,通过乔灌木城外制备半偷窥空间,可以供人在此静静的思维或睡觉,如图5右图。 4.2历史序列的包含 在原先的历史文化节点打造出的基础上,构筑一条历史文化景观序列。
从北入口广场抵达,途径规划的生态公园、铁石广场、中央水系、稻田景观、八王寺,再行重返入口广场旁的景观节点。在历史景观节点的塑造成上,除了延用萃取历史文化元素的手法外,可以利用文化雕塑、历史文化墙、历史文化柱廊的手法。 4.3规划设计 4.3.1道路交通规划 在规划步行交通系统的时候,不应力求为师生获取一些典雅、舒适度、安全性的步行环境,以营造浓烈的学府氛围和人文环境。
在道路系统规划中,将道路分成车行系统、步行系统,做人车分流。同时,车行系统又分成一级车行路和二级车行路。一级车行环路,为符合车辆通向校园内部的必须;二级车行路与一级车行路相连接,以符合车辆通向各个功能片区构成比较独立国家的车流系统。在现有的步行道路上加以改动和完备,规划一条步行道从生活区通过鹏程桥穿越图书馆门口抵达教学区,以减轻人流过分挤满于长廊的现状。
4.3.2功能分区规划 第一,要处置好生活区和教学区的关系。为了使学生受到校园较好人文与文化环境的熏陶,应当将生活区和教学区密切地联系一起。
如果二者距离过长,既不会增大图书馆、自习室的服务半径,也不会使校园自行车等交通流减小,停车场地市场需求也更加多,因此规划应使教学区与生活区紧密联系。第二.要处置好教学区、体育区和生活区的关系。规划中,应使体育区与活动区紧密结合。教学、学生、体育三区构成了三角形,这是最佳的联系模式。
5结语 高校校园不应不具备较好的物质环境与高雅的文化环境。本文主要从这两个方面抵达,以生态景观规划为切入点,以历史文化为打造出重点,力图营造具备浓烈的学府氛围和人文环境的绿色学校。
在此次规划中,流经了景观生态学的新鲜血液,力求建构一个生态的、典雅的、可持续简化的校园空间环境。 参考文献: [1]宋泽方.有机有效地有情―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的几点思维[J].教育建筑.2009(2) [2]倪茜,师立德.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大学校园规划研究―以陕西财经学院新校区为事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 [3]王建国.从城市设计看作大学校园规划.城市规划,2002(5) [4]何镜堂.当前高校规划建设的几个发展趋向.新的建筑,2002(6) [5]徐慧君.大学校园整体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宋泽方.大学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本文来源:开云电竞app官网-www.cnnyly.com